饷来发给军兵,这就是最大的难题,而当下,没有这个困扰了,大明从皇帝到廷臣,全都是聚敛兴利小能手,手里没把米,**鸡都不来,张居正当国首要解决的是吏治,而后解决的就是财政问题。
维持京营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兵科给事中林景旸讨论的问题,如何把钱发下去。
“林爱卿体国朝振奋之意。”朱翊钧合上了林景旸的奏疏,颇为赞赏的说道。
林景旸在奏疏里说到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提前发饷。
这个月的饷银,初一就如数发下去,这一个月的时间,就是告状的时间,如果没有初三还没到手里,就可以到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告状了,一旦查实,立刻由兵部牵头、都察院和户部对饷银进行盘账。
不想被文官们逼逼赖赖,就不要克扣军兵的饷银,不要让军兵闹起来。
“林给事中的这个想法,很是不错,就是朝廷的银子,倘若有不凑手的话,恐难成行,还是算了。”戚继光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提前发饷这个主意,那实在是太好了,这一前一后的发饷,天差地别的差距,京军直接成为领先整个大明所有阶级的那一个集体,连官老爷都是次月发本月的俸禄,而军兵初一就拿到了本月的饷银。
但是朝廷的银子会因为急用而不凑手,一旦不能支取,恐酿成大祸。
戚继光当然希望如此,但是他不喜欢这成为压死京营的稻草,朝廷兴文匽武的风力仍在,坊间对于强军的疑虑仍在,似乎只要修文德,就可以安定边方,尤其是在西北俺答封贡后,这种修文德以柔远人的风力舆论,甚嚣尘上。
所以,戚继光很想为大明京军请到这份恩荣,但是他同样也知道,能够扩军,陛下已经承受了十足的压力,得亏打下了大宁卫,找到了桃吐山的白土,京营才完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戚继光从来不是个奢求过多的人,现在已经很好了。
扩军,一个在孝宗朝之后,一个从未提及过的话题,尤其扩的是京营。
朱翊钧听闻戚继光的建议,立刻说道:“戚帅的担忧很好,朕深以为然,冯大伴,内帑要留出京营六个月的饷银来,防止国帑无法支饷。”
国帑花钱的地方很多,尤其是出现了旱灾、蝗灾、水灾,地震这些事儿,朝廷都要拨发银两赈济,万一有不凑手的时候,内帑这个应急储备金,就派上用场了。
六个月是一百三十万两白银,也就是说,自此之后,宫里有一百三十万两白银,是不能擅动,要留给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