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携民渡淮(1 / 5)

新书 七月新番 2015 字 2023-07-06

一月下旬,终于从伤寒大疫中缓过劲来的魏军抵达淮泗口时,发现自己来迟一步,他们只见到烧光的汉军营垒、悉数带走的船舶,硕大淮水上,竟是片板未见。

不止于此,西起沛郡下蔡、龙亢,东到泗水郡、东海郡海西县,六百里淮河北线的汉军连同居民,都被撤了个精光,只给第五伦留下一片无人区。

魏军舟师不济,没有急于渡淮求战,只奉第五伦之命,分为几路,依次占领临淮、沛郡、泗水三郡各县,号召逃进山林川泽的百姓回来春耕。

在这平静的对峙中,只有一艘大船自当涂以北,向南岸逼近,船上竖着代表和平的“驺虞”旗,当是魏国使者。

这艘中翼上的乘客便是桓谭,第五伦之所以派他南下,表面原因是魏皇至今仍不承认刘秀称帝,只称之为吴王,关系自然与魏、成家两邦不同,故而不能派大行令冯衍正式访问,只轮得上桓谭这大夫级别。

但真正的理由,则是因桓谭与刘秀有一面之缘,其族侄桓荣还在淮南担任二千石,大致可以保证他出使安全,并最大程度完成使命。

在汉军舟师的监视下,桓谭登陆的地点是九江郡当涂县(安徽蚌埠),时值一月底,淮北的冰雪才刚刚消融,淮南却早被春风吹绿,下得船来,木屐踩在草苔上留下了一串脚印,桓谭环顾四周,距离他离开此地,已经过去整整两年了。

码头处已有一行人在等待,但绝非礼迎的架势,反而充满了戒备,汉兵持兵戈瞪着桓谭一行,而位于当中那位银印青绶的中年汉官,也对桓谭不假颜色。

“春卿。”

面对桓谭亲切的呼唤,汉九江郡太守桓荣只冷冷拱手:“君山大夫。”

桓谭和桓荣都属于沛郡龙亢桓氏,他们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姜齐桓公,论辈分,桓荣要喊桓谭一声族叔,虽然二人年纪只差了十岁。

和桓谭以“狂生”姿态面对世人不同,桓荣却是一位醇儒,他属于龙亢桓氏的分支,家中贫困,常靠佣工养活自己,却求学不倦。桓谭很欣赏这位族侄,资助他去长安学《欧阳尚书》,桓谭在太学拜九江大儒朱普为师,一心向学,整整十五年没有回家探视,直到王莽代汉。

从那时候起,桓谭与桓荣的理念便有了分歧,桓谭对王莽施政心怀幻想,希望改变,桓荣却恪守忠汉之念,觉得过去一切都好,遂不顾桓谭挽留,决然离开长安,到九江隐居教书。

那几年,桓谭还担心族侄的生计,岂料等新莽灭亡,桓谭不幸为赤眉所俘,差点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