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这热粥里面汤多米少,可是对于已经饥渴了多日的百姓们,也聊胜于无。
唯一令百姓惋惜的是,这饭食仅仅提供中午一顿,早晚根本想都别想,即使你全聚集在县衙的周围,也别想得到一粒的饭食。
孙仁平也知道靠这些商人所出借而来的粮食,撑不了太久,一天一顿已经是极限,剩下的存粮还要以防万一,好等到巡查御史前来的时候,在拿出去表现一番。
可是商人重利并不是空穴来风,察觉到这里面有重利可图的商人和那些存粮大户们,在县衙聚集过后没多久,又聚集到了一起。
众人商议了一番后,为了换取更多的地契,不得不铤而走险,直接联手招募了一些狠人,专门在绛县周边游动。
此举一是为了防止京师突然派人来巡查,二是怕绛县的百姓逃荒出去,将这绛县的消息传播到外地,三则是有大人物到来的时候可以提前知会一声,即充当了斥候,又充当劫匪,总之,现在整个绛县,几乎已经快要水泄不通的地步。
百姓想要活命,要么就靠着县衙那每日一顿的稀粥水度日,还得说你能抢到,或者就干脆些,直接将地契拿出来,去县衙**完过户后,靠那些商人来赏你饱饭。
商人也不傻,这些土地以后还要有人来帮忙打理,现在这些落难的灾民,不就是上好的佃户吗?筆趣庫
暂时先收养他们一些时日,等到地震过去,或者朝廷的赈济下来,这就是最好的佃户人选嘛。
孙仁平和李进如何能不知道这里面的猫腻,其实又何止是那些商户,就是县衙里面,也派了衙役出去打探消息,好到时能对赈济施粥的安排作出及时的调整。
当然,这还只是绛县的大部分商户和存粮大户的想法,也有人不乐意同流合污,却又不得不同流合污的存在。
绛县的宋家就是其中之一。
可是这样的人在大利之前,毕竟是少数,现在的他也不得不随波逐流,不过更多的则是借着卖粮的幌子参与其中罢了。
他其实对现状也很不满,可是凭借他一个小小的宋家,又能做到何种地步,只不过委曲求全,夹缝中求生存罢了。
这些时日,宋家卖出去的粮食也不少,但是地契,他却全都收好了,并没有去县衙过户,只是言语之间告诉那些灾民,等到地震过去,或者说来年,这所赊欠的钱银一旦还清,地契将直接奉还。
和这些农户长期打交道的他,如何能不明白,这些土地才是这些百姓赖以生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