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这一切当然都跟李恪息息相关,这是他早就想好的计策,自己先退出太子之位的争夺,发动自己的人全力支持李泰入主东宫,让李承乾和李泰去拼个你死我活,自己暗中发展,坐收渔翁之利。
不得不说,李恪的计策已经成功了,随着储君之位争夺的白热化,李承乾和李泰的关系势同水火,二人斗得不可开交,让李世民和长孙无垢都看得心惊胆战、头疼不已。
为了平息这场纷争,李世民不得不把确立太子之位提上日程。
李恪现在放弃太子之位,不是说他不想争这个位子,而是他知道自己的劣势,长幼有序,嫡庶有别,他现在无论怎么争都不可能成功的。
二是他现在觉得没有必要,李世民刚登基为帝,作为一个刚到三十岁的君王,他年富力强,正是施展宏图伟业的时候,立太子也是因为之前的突厥突然南下,群臣们怕皇帝有所闪失,好有个名正言顺的继承人而谏议册立的。
所以,这个时候的太子除了名声响亮,地位尊崇一点之外,没有什么好处。
唯一的一点好处,可能就是有东宫六率几万兵马在握。但李世民是一个雄材伟略的皇帝,他的皇位就是通过**才得到的,在他在位的时候对于军权是十分看重的。
所以,东宫六率只能拱卫皇城,对于征战沙场是没有一点实质的帮助。反倒是住在东宫的人会因为这个位子而感到如履薄冰,整日提心吊胆,处处提防着别人,生怕自己稍有闪失遭致太子之位不保。ъìQυGΕtV.℃ǒΜ
所以,现在的太子之位就如同一烫手山芋,谁得到就是被攻击的对象,在强敌环绕的情况下就是给李恪他也守不住,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并且他知道,李世民在位二十三年,留给他准备的时间相当充裕,没必要自己争到太子之位后,做起事来又的缩手缩脚的。
大可趁李承乾与李泰相斗,无暇注意自己的大好时机,努力壮大自己。等这哥俩斗得两败俱伤的时候,自己也发展得差不多了,便可以如秋风扫落叶般的收拾残局。
李恪早早便被通知,明天必须得去参加早朝。
其实,李恪已知道明天的朝会,已经不是商议册立谁为太子的事情,而是要直接宣布太子是人选。
翌日,清朝。
李恪早早的便来到了显德殿,可没想到的是,此时的显德殿已经有一大片人,可让他郁闷的是,这一大片人他基本上都不认识。
李恪你不认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