俭的。
那对于如今的董卓来说,也就只有开源这一条路好走了。
李儒这里、或者是是董卓这里,所思索出来的办法,就是增加商税。
关中士人,以及朝廷之中的官员,对于李儒的这个提议意见很大,根本不同意。
“相国迁都关中之后,施展各种手段,此时关中终于趋于平稳。
关中众多豪杰,已经对相国归心。
可相国此时,却要增加商税,动手这种手段。
只怕这政令一下,关中这里的众多豪杰,反应将会极大,对相国离心离德。
还请三思。
而且,商贸这些,本就不多,就算是增加商税,所能够得到的钱粮也是有限,没有太多油水。
不如正常增税。
关中等地,人口众多,又有凉州益州这些地方。
只需稍微往上多征收一点税,所得到的钱粮就是海量的。
相国这里的困境,也能随之解决。”
司隶校尉黄琬,拱手而立,面色诚恳的如此说道。
但他所说出的话,却听得李儒想要对他破口大骂。
这些人为何会极力反对征收商税,他自然是知道的。
这是因为关中这里的众多行当这些,都被关中的世家大族,地主豪强这些给把持了。
不说是全部,但至少是十成里面的九成半,都在这些人手中。
这个时候加收商税,那就是从他们身上割肉,他们自然是不肯的。
至于黄琬所说的,大规模的加征,猛的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样子。
但实际上,这是一个没有安一点好心的主意。
关中这里并不安稳。
从洛阳等地迁徙过来的百姓,还不曾安排完毕。
就算是之前安排的那些,也还没有安稳住。
一般遇到这种情况,都是要对税进行一部分的减免,以此来安定人心。
此时不仅仅不减免,还要进行征收。
关中等地,必然会发生大动乱。
将会民不聊生!
其实真的是死上一些人,李儒并不在意。
董卓也一样是不在意。
李儒所在意的,是关中以及凉州等地的动荡不安。
尤其是凉州那里。
凉州那里羌人众多,而且地处偏远,粮食产出不多,民风彪悍。
可以说是造反专业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