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3 章 第 163 章(2 / 5)

仔细算下来,眼前这个五岁小孩儿出现在奏本里的次数竟不算少!

虽说大多只是提到了一句,可光是那么一句就是许多人一辈子都没有的待遇了。

所以大伙看文哥儿的眼神都像看猴儿似的,只觉又新鲜,又好奇。

文哥儿听别人打趣自己,脸上一点都没不好意思,掏出自己揣进来的奏本问:“我自己想投进奏本的话,也是在您这里投吗?”

他怕民间本和官员本会有不同窗口。

万一明朝通政司也有对公窗口和对私窗口呢!

那官员一听,还真是要来投进奏本的,顿时笑了起来:“是在我这儿,来吧,把你的奏本给我,我们这边会一并汇总起来的。”

文哥儿便把打开奏本把夹带在里头的摘要给对方看,嘴里说道:“这里已经写好了摘要,您可以看看!”

官员乐道:“你年纪不大,懂得倒还挺多。”

文哥儿谦虚地说道:“都是老师教得好。”

这些事确实是李东阳这个老师教给他的没错。

奏本交接完毕,文哥儿一步三回头地走了,仿佛生怕自己的心血之作没有被好好对待,看得人乐不可支。

等文哥儿走远了,元守直便过来了。

听那官员说文哥儿来递了奏本,他有些纳罕,坐下叫人取来给他看看。

他们要汇总每天从各地、各个衙门递送过来的奏本、题本等等,做成小册子送去内阁等阁老们查阅。

内阁那边又会按照事情轻重缓急把重要奏本挑出来给皇帝朱批。

毕竟皇帝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天也就能仔细看那么二三十本奏本(前提是别像丘濬那样随随便便写一万字),换成个懒惰的皇帝可能连这个数都达不到,可不就得挑拣着重要的往上呈报吗?

元守直把文哥儿的奏本看完了,满脑子都是“是不是得把亲爹送去上学”。

按照文哥儿的说法,社学要是有了这个老年班,只需三五十年便能做到大明上下人人都能粗识几个字——

想想看,到时候现在的小孩儿长大了,他们在社学识了字;现在的中年人老了,他们会陆续去老年班识字;至于特别长寿的那些人,更是早就上完了老年班。

到时他们大明可不就人人都识字知礼,成为前所未有的全民识字社会吗!

这可比书中的大同社会还要厉害,毕竟大同社会想的只是“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他们可是连耋耄之年的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