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刷刷资历,顺利在五十岁入阁,如今五十五岁,年富力强,已经是首辅了。
这么一位官场老将做老大,两任内阁交接条不紊。
三月底,交接完成。
重头戏来了。
杨首辅上奏皇帝,恳请增加内阁席位,并提名许、王两位尚入阁。
--
晏家。
晏鸿之近痛风又犯了,没敢喝酒,品着清茶,和王尚聊天。
“杨奇山上台了。”王尚感慨,“野心勃勃啊。”
杨首辅,名峤,字奇山。
“新官上任三把火。”晏鸿之慢慢道,“这第一把就烧到和许继之,我还是点意外。”
许尚,名延,字继之,外号“八面尚”。
王尚道:“他要探探陛下心思。”
“二人都进内阁,六可就唯其马首是瞻了。”晏鸿之判断。内阁地位经过一系列变化:初,只是皇帝私人顾问团,后来为提升内阁地位,规非六尚或侍郎不可入阁。
等今上继位,又进一制衡。
吏尚和侍郎入阁,握人事任命权力,确保调任畅通。管财政户尚和管科举礼尚都不在其,相对遏制住内阁。
至于兵权,兵尚曹阁老在,兵只调兵权,掌兵五军都督府,仍归皇帝直接统属,多为勋贵武将,又是一重制约。
可以看出来,皇帝虽然倚仗内阁,仍戒心,以六制约。
这固然大程度上确保了帝王权威,却拖慢了政效率。
各各**,这是没办法事情。
如今,杨首辅申请让许、王二人入阁,代表他向皇帝申请:咱们统一下门,提高点效率,干点大事,不?
晏鸿之问:“厚兄怎么想?”
王尚道:“这要看陛下决心多大了。”他想想,给句实话,“依我看,陛下已经下了决心。”
晏鸿之慢慢点了点头。
--
在所人观望,皇帝思考几天,后同意了杨首辅申请,并对职务进调整。
杨首辅升为吏尚,兼任东阁大学士
曹阁老升为次辅,为兵尚兼渊阁大学士
崔阁老为吏左侍郎兼武英殿大学士
许尚入阁,兼任级殿大学士
王尚入阁,兼任建极殿大学士
人事、财政、军权,全归于内阁。
同时重申了六科职务,明确六科“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百司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