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争论,未必是一件坏事。
铜钱都有两面,何况是观点?
既然姚广孝抛起了这一枚铜钱,那在铜钱落地的时候,正反也将分出。
朱允炆赞同了姚广孝的提议,道:“百姓受灾,改善生活之心迫切,朝廷出资征用,以工代赈,即可解百姓生存之忧,亦可破凤阳府之困,朕认为可行。”
“皇上……”
郑赐还想劝阻。
朱允炆抬了抬手,止住郑赐,道:“朕知道,灾民入京师会有很多问题,但此举有利于民,不是吗?既有利于民,朝廷损失一些也无妨。责令户部拨付银十万两,于东水关、聚宝门、金川门之外,寻址营造,先行搭建简易居所,以安灾民。”
“至于你们担忧之事,就交给灾民自己决定吧。朕下旨传令郁新、凤阳府各地,表明朝廷旨意,不作强求,愿来者,便护其京师,不愿来者,任由其留在地方,如此,众爱卿还有何忧虑?”
郑赐、卓敬等人听闻之后,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好领旨退下。
朝会结束后,朱允炆便返回武英殿,尚未批复三封奏折,解缙便在殿外求见。
入殿,行礼。
解缙从袖子中取出一封奏折,道:“皇上,皇子之师名单已初步拟成,臣初选八人,还请皇上过目。”
朱允炆手持毛笔,没有看解缙。
解缙托举着奏折,不由有些惶恐与不安。
气氛有些压抑,沉闷。
解缙额头之上开始冒汗,偷偷看了看朱允炆,他似乎忘记了自己在这里,只一心批改奏折。
时间一点点过去,解缙的不安越来越重,双手有些颤抖。
朱允炆放下一份奏折,抬头看着解缙,只轻轻地问了一句:“这份名录,张阁如何看的?”
“张紞?”
解缙深吸了一口气,脸色有些发白,惶恐地说道:“微臣听错旨意,以为让臣下拟写名录,所以,没有过问张阁意见。”
朱允炆拿起一份奏折,看了看其中的批复,道:“这张紞也是内阁之人,为何这二十余份奏折,竟无一份是张紞所批,是张大人老了,还是他懒惰怠慢了?”
解缙连忙下跪,喊道:“臣,臣有罪。”
朱允炆看着解缙,脸色有些冰冷。
没错,解缙高才,知自己心思,用他作为内阁大臣,十分合适。
但解缙也有着让朱允炆不舒服的一面,那就是狂傲,还有日益增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