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波动有些大,对内商来说苦不堪言。”
解缙这几日也了解过盐商的问题,确实内商支盐不是一两句话的事,中间的每一个环节都卡着伸手要钱,虽说这些钱都是朝廷规定的,但在执行过程中他们调整下尾数是很正常的操作。
对于盐引而言,一引加价半两银子,三十五万引就是多少银子了,其中的利润堪称恐怖。
面对两淮都转运盐使司暗中运作,内商只能拿出大量成本来购置,挤占大量资金不说,也让其周转压力骤增。到最后,这部分被增加出来的成本,会通过水商转嫁给百姓。
若内商可以便捷、相对低成本或相对固定成本来支盐,至少可以降低一些成本,继而对水商出售时可以保证较低的价格,体现在盐价上则是低盐价。
朱允炆严肃地说:“可以着令户部与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研究,是否可以将各类盐税统一为一类税,一笔交清,凭证支取,称量过卡。”
“一类税!”
夏元吉深吸了一口气,朱允炆想将七八项盐税整合为一种税,统一收税标准,减少暗中操作的空间。
这种整合税种的问题在建文朝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事,一条鞭法的执行,就整合了一系列杂税,新商之策也综合了多种商税,从眼下来看,这些政策是成功的。
解缙轻声提醒:“一旦让盐税固定,将来若作调整,怕会引起民怨。”
夏元吉看向解缙,不由地点了点头。
解缙的意思很明显,盐税对于朝廷来说很重要,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完全可以随时调整盐税,短时间内获取数十万资金应急。如果现在一口确定了盐税,大家都习惯了这个标准,突然调整会引起问题。
一句话,这种事不宜明说,只适合暗中操办。
但朱允炆不这样看,越是不明了,越容易出现贪腐,至于盐税波动的问题,好说,朝廷给出盐税,不一定要设置一个单纯的固定值,可以在固定值的基础上,加上浮动值,上下浮动百分之二十总可以吧。但这个浮动的权利,需要交给朝廷户部审议,报请内阁批复。
解缙见朱允炆已有对策,便没有了意见:“辅以浮动,甚妙。”
朱允炆平和一笑,道:“重新梳理支盐过程,不可让内商支个盐都用几个月时间。让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调查所有盐场及其产量,优劣,设为上等盐场、中等盐场、下等盐场,对于大盐引内商,安排至上等盐场,尽量一次性支盐,而不是胡乱搭配,将几百里外的两个盐场搭配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