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诸葛出庐(2 / 3)

刘纬觉得诸葛亮此人如此大才,应该会做出明智的选择,也只有他刘纬,将来还有实力与曹操掰掰手腕,其余诸人根本不值一提!

其实,徐庶在投奔了刘纬后,曾经对他坦诚地谈起自己为什么要投靠的心路历程,从中刘纬也看出,这些大才在选择主公之时,也一样会趋利避害,理智选择。徐庶说了,刘备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他现在的起点太低,基础太差,兵不满万,还没有自己的地盘,年纪也五十多岁了,如果投奔他,何年何月才能成功?

就算刘备将来真的能发展壮大,他的寿命能挺到什么时候?面对强大的曹操,统一天下,定鼎中原绝非一朝一夕之可能,如果半途主公去世,政权能不能平稳过度到继任者手中,继任者有没有那个能力和胆魄继续完成先主公未竟之遗愿,这都是未知的因素和问题!徐庶正是因为综合考虑到了这些,才最终决定投靠刘纬的,因为他不想让自己毕生努力的心血付诸东流,白白做无用功!

刘纬正是因为听过徐庶的这些想法,才觉得诸葛亮那么精明之人,若想改变天时,击败曹操,复兴汉室,应该能做出理智的选择,不去投靠刘备,而是来投靠自己,到时候,再礼敬有加,委以重任,必能水到渠成!

然而,刘纬还是想得有些简单和天真了,那可是诸葛亮,中国古代智慧与忠义的化身,徐庶与之怎能是同一个重量级呢?他自作聪明的这出激将法,一点也没起作用!遗憾不已的刘纬,也是有些后悔,自己一直忙于平定、建设和发展南中,却把诸葛亮给忽略了!ъΙQǐkU.йEτ

刘纬在返回汉中之后,锦衣卫又汇总报来不少新的信息和细节,刘纬也是惊讶得知,三顾茅庐的典故并没有发生,诸葛亮竟然是自己主动去投奔刘备的!

三顾茅庐的典故,应该出自诸葛亮《出师表》的“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一句,演义作者罗贯中,更是据此,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段君臣知遇的千古美谈和佳话,极为精彩,为世人津津乐道!可是,三顾茅庐究竟有没有发生过,在历史上还是存有争议的!

有专家指出,三顾之说,乃是诸葛亮自己所说,《三国志》作者陈寿也是凭此,记录了隆中之对的情节,但其实缺乏证据,并不是板上钉钉的史实。根据《魏略》记载,诸葛亮是自己主动投奔刘备的,而《吴书》记载,刘备去了一次,诸葛亮就答应出山襄助了。

史料记载有出入,现代史学界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论不休。但刘纬身为一名文史爱好者,他其实宁愿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