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街亭之地(2 / 3)

里,他也是第一次来!

因此,对刘纬来说,街亭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当他率军抵达街亭之时,不由大吃一惊,简直不敢相信这里就是那个闻名遐迩的街亭,还以为走错了地方!

依刘纬的想象,街亭应该是陇山道上的一处隘口,地势狭窄,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可是到了这里才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街亭竟地势开阔,一望无际,虽然勉强也算是个山间谷地,却平坦无阻,简直就是一条通天大道!m.bīQikμ.ИěΤ

这么大的一个豁口,别说一万人,就是十万人,也未必能堵得住!眼见于此,刘纬不禁产生了一肚子的疑问!

当年诸葛亮只派给马谡一万人守卫街亭,是不是太坑爹了?难道诸葛亮不知道街亭实地是如此状况?那么到底是谁在纸上谈兵?分明是诸葛亮吧!

当然,说诸葛亮纸上谈兵,可能略显偏颇,他可能也是无可奈何,因为当时北伐大军,顺利攻占了西北数郡,兵力被分散在各处,很难调集重兵去往街亭防御,诸葛亮也只能动用一万精兵,去守卫街亭!

如此态势,换魏延或吴懿来,恐怕也是白扯,即便诸葛亮亲自镇守,也根本守不住!由此看来,马谡简直就是个背锅侠,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刘纬想到这里,骑在马上接着四处张望,观察地形,又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街亭大道两侧的南山和北山,都是光秃秃的石土山,只有少量低矮灌木草植,连一棵像样的大树都没有!

果然是北山雄壮,南山秀美,过了秦岭这道南北分界线,地理质貌便有了很大的不同,尤其是西北地区的山岗,与蜀地、荆州的丘陵山脉,大不相同!这光秃的山岗,所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木料奇缺!

我们曾经讲过,古代行军打仗,建设的各种营寨类型,不管木寨、砦寨还是城寨,其主要的建筑材料还是木材,而且大部分是就地取材!原因是一目了然的,行军打仗,携带兵器粮草就已经是很大的运输负担了,谁还会带着扎寨用的沉重木材到处走啊!

显然,街亭附近,不具备就地取材的基本条件,诸葛亮命令马谡当道扎寨,可他拿什么扎啊!马谡又不是神仙,吹口气,营寨就变出来了,在这无险可守的平坦大路上,没有营寨作为根据和倚靠,很难抵御魏军数倍于己的兵力,也只能上山扎营!

当然,马谡也可以选择派兵去更远的地方伐木,运来街亭扎寨,可当时的态势是,张郃的五万大军已经在快速赶来的路上,随时可能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