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重养农桑(2 / 3)

们应该去做什么而已,却根本理解不了皇帝的初心!

可现在呢?因为有了这《大魏时报》,曹操的意志,竟能直达市井田间,被百姓们所知,无形中等于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显得曹操亲民爱民,仁德之心,溢于言表,竟一时间,赢得了一片赞誉,好评如潮!

曹操原本是个什么形象?篡位逆臣,凶狠军阀,僭越当了皇帝,不得人心!这些年,又穷兵黩武,耗尽民力,惹得天怒人怨,百姓的日子过得凄苦不已,民不聊生,新生的大魏王朝,风雨飘摇,形同末路!

可是今天,曹操的这封诏书,却似乎让人们重新看到了希望!他婉言检讨了过去的种种不足和错失,决定停止兵戈,与民休养生息,并宣示了改革的决心,百姓们闻知,岂能不寄予厚望,额手相庆?因为好日子,似乎不远了!

老百姓能图个啥?不就图个温饱么!谁能让他们过上这样的日子,他们也就拥护谁!至于是姓刘的当皇帝,还是姓曹的当皇帝,根本无所谓!当然,曹操也得说到做到才行,全凭忽悠,老百姓可不买账!

第一期《大魏时报》发行,便取得了如此出乎意料的良好效果,着实令曹操兴奋不已,喜上眉梢!看来,这个改革的着手点,还真选对了!首功,当属孟达,曹操为此,加赏了他三千亩封地和邺城之内的一处宅院,以资鼓励之意!HTtρs://Μ.Ъīqiκυ.ΠEt

孟达获得了赏赐,当然喜不自胜,可是他也知道,改革大业,这才刚刚开始,发行报纸是个良好的开端,却只是千里跬步,魏国积弊甚深,需要改变的地方太多了,自己任重而道远啊!

那么,接下来曹操和孟达,要进行哪个方面的改革呢?毕竟牛皮都已经吹出去了,首先要解决的,自然是民生问题,不负百姓之所望才行啊!

因此,曹操和孟达商议了一下,决心兴修水利,重养农桑,使府库充盈,百姓饱暖,再无粮荒!

兴鼎三年的一场遍及天下的大灾荒,虽然早已过去,却到现在让人回想起来,仍感触目惊心!天灾,几乎是难以避免的,但人祸才是罪魁之首!要不是曹操穷兵黩武,耗尽府库存粮,搜刮百姓,压榨民脂民膏,岂能造成如此灾难?

现在,曹操已经下决心停止兵戈,休养生息了,人祸减轻了,但对于人口众多的曹魏帝国来说,粮食才是国民经济命脉!只要有粮,百姓饱暖,军有所养,实力定能大大提升!

可是,这又谈何容易呢?北方地区,普遍都是旱田,相比江南水乡,更显靠天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