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兵发中原(2 / 3)

年,时间又被浪费了不说,敌人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休养生息,恢复实力,到时候刘纬应对的,不还是同样的局面吗?几乎是换汤不换药,那还磨蹭什么,晚打不如早打!

况且,如果现在打,还可以利用一个时间差,先下手为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战争,可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大军集结开拔,需要很多准备时间,可不是下棋那么简单,动动手指,就挪了脚步,岂能说走就走?孙权和鲜卑人,确实有可能会打刘纬的主意,可他们能反应得那么快吗?说来就来了?

可汉军不同,他们刚刚占领关中,连刀枪都还没入库呢,军队仍处在一级战备状态,只要刘纬一声令下,马上便可集结出发,省去了许多准备的时间!

因而,这期间,是有一个时间差的,短则一两个月,多则三五个月,南北两线,绝无战事!

刘纬利用这个间隙,迅速出兵中原,趁曹魏防备空虚,拿下司隶(也称司州,指洛阳周围一带)、兖州、豫州等地,摧枯拉朽,一鼓荡平,速战速决,则曹魏统治基础,可能轰然倒塌,传檄而定,也未可知!

到时候,汉军势头正旺,孙权和鲜卑人一看,还敢来招惹刘纬吗?所谓驱虎吞狼之计,或许就这样被化解了!

当然,这是最理想的结果,汉军也有可能攻击不顺,未能速战速决,灭掉曹魏,可是攻下洛阳等地,刘纬还是很有信心的,地盘到手,战线前移,压缩了曹魏的统治和生存空间,他们的实力将大大削弱,将来再寻机会,发兵征讨时,难度也会小了很多!

总而言之,晚打不如早打,不趁此良机,横扫中原,更待何时?

况且,现在汉军上下,士气正旺,虽然弥漫着轻敌的情绪,可这又何尝不是胜利的信心和勇气呢?只要加以正确引导,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将士们求战心切,若刘纬强违众意,决定休止兵戈,恐怕也会影响团结,寒了将士们的心!筆趣庫

刚才,在谈判桌上,刘纬一直沉默,其实就是在考虑这些,可荀攸呢,一点没看出来!

那么,既然刘纬已经下决心,发动大军,进攻中原,又为何像模像样地提出那三个条件,忽悠荀攸呢?其实,这是为了迷惑敌人,使其麻痹大意!

可以想象,荀攸的奏表,一路报送到邺城,途经之处,那些曹魏臣将们,岂能不对内容好奇,必然询问谈判的结果如何!信使一定会告诉他们,与刘纬的谈判,十分顺利,双方达成了初步协定,就等曹操最后拍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