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陷入绝望(2 / 3)

无是处,毕竟曾经是赵云的弟子,耳濡目染,又岂能一点真传没学到呢?他深知,关中之重,在于潼关,此乃咽喉重地,倘若不守,谈何造反成功?

于是,刘瑾以举义领袖的身份,下达命令,让邓贤带领五千兵马,前往潼关镇守,可邓贤呢,却拒绝听令!原因很简单,他也是个自私鬼!

让我去守潼关?开什么玩笑?长安才刚刚控制住,那么多的财富等着我去抢夺,哪有这个闲工夫?况且,驻守潼关,便意味着要与平叛的汉军决战,这是份苦差,凭什么让我去!

既然你刘瑾与魏军早有勾结,只需要死守长安就行了,何必非要去守潼关?等夏侯惇带魏军进入关中,让他们去潼关与汉军决战不就是了,我何必去冒那个风险?坚决不能去!

眼见邓贤不肯听令,刘瑾怒火中烧,却又不好发作,因为他的身边,能够倚靠和指望之人,只有蒯越和邓贤,一文一武!出主意和统筹调度,都是蒯越的责任,而武力方面,也只能是邓贤负责,这家伙硬是顶着不干,刘瑾也没辙啊!

呵呵,刘瑾真可谓史上最悲催的造反者,纯属人心不足蛇吞象,根本没有那个实力,还想发动叛乱!人家曹彰,起码掌控了五六万兵马呢,你毛都没有,做什么春秋白日梦?

眼下,不就是么,邓贤不肯听令,公然违抗,刘瑾却束手无策,根本约束不了他,只能强忍

筆趣庫怒气,好说好商量,许诺给邓贤大量好处,这才让他动了心,终于松口,同意派兵,却只派了一千多人,纯属是一笔买卖而已!

一千多人?还不够汉军塞牙缝的呢!刘瑾也是失望不已,却也无可奈何,毕竟他手里现在能动用的军队,归了包堆,才一万人左右!派去潼关太多,长安的城防,又捉襟见肘了!

这一万人,包括邓贤的五千蜀郡兵,再有就是临时拉拢的一些,跟随钟繇一起投降的曹魏兵卒,甚至不乏临时从监狱里释放出来的战犯,纯属一帮乌合之众!

因此,刘瑾也只能是寄希望于夏侯惇的大军,早点进入关中,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然而,夏侯惇那边,却杳无音信,苦等数日,还是没有消息,刘瑾如坐针毡,急得不行,日夜登上城头远望,一站就是一天,却连个人影都没看到!

终于有一天,在刘瑾坚持不懈的守望下,天边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支军队!刘瑾兴奋异常,以为是魏军到了,却不曾想,没多久就傻眼了!ъΙQǐkU.йEτ

天边的这支军队,打着青色的汉军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