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集结备战(2 / 3)

也不能原谅孙权,逼死了儿子的刻骨仇恨,难以忘怀,陆逊还能为孙权统兵?

况且,孙权根本也信不过陆逊,一直认为他与刘纬暗通,能启用才怪!东吴群臣对此,也是心知肚明,没人会去触这个霉头,保荐陆逊出山,统兵挂帅!

于是,除了孙权亲征,似乎也没有别的选择了!朱桓、徐盛、凌统等人,都是将才,而非帅才,难以胜任;诸葛瑾,倒是很有韬略,文武双才,可他偏重于文治,而非军事,能力也是不足!其余的人,就更不用说了,除了孙权,谁能挂帅?就算有,估计也没人敢承担如此重任,成功还好,失败了呢?责任太大了!

孙权刚才这句话,还有一层深意,没有明说,可聪明人已经听出来了,那是一种态度!孙权的意思是,自己只挂帅,但指挥,将假手于他人,至于是谁,孙权没有明说,不过很大可能,是诸葛瑾等一班群臣!

书中代言,在东吴的改革中,他们也效仿刘纬,组建了一个新的机构,名为兵马司,实际上,就是东吴的参谋本部,其职权范围与刘纬的参谋本部和曹操的五军都督府,都很类似!

兵马司的首席长官,名为都指挥使,其下设指挥使四人,分管情报、作战、练兵、后勤等四个方面的具体工作,由文官担任,实际上就是参谋本部!

孙权之所以给这些官职,取这样的名字,也是绞尽脑汁的结果,因为他不想让兵马司的权柄过重,威胁到自己的权力,称为“使”,顾名思义就是孙权派出的代表!他还特意选派一些文官,充任职务,也是怕武将们手握兵权,造了自己的反!

那么,都指挥使的人选,孙权最终定了谁呢?其实,谁都不合适!无奈之下,孙权便让诸葛瑾兼任了,因为此人,能力够用,且忠心耿耿,听话顺从,他也放心!

如此一来,孙权既然表示自己挂帅,却不亲自指挥,那么战役就该由兵马司来负责指挥,可不就是诸葛瑾等一班群臣的集体指挥么!听孙权这般说法,大殿内的文武群臣,才长出了一口气,终于不用担心孙权瞎指挥,坏了大事了!

那么,出兵荆州的战略,是否可以就此定下了?也不尽然!就算诸葛瑾提出了以战养战的方针,可集结兵力,调集粮草和武器装备,还是个细活,而且绝不能兴师动众,声势太大,引起汉国方面的警觉和注意,还得尽量秘密操作,这也需要大家共同商议,制定一套细致全面,滴水不漏的计划才行!筆趣庫

这个过程,我们就不必详细介绍了,也不用孙权来操心,兵马司便可以代为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