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出师未捷(2 / 3)

“汉末……意思是说,我大汉,最终,还是亡了?”诸葛亮忽然一脸焦急之色,又补充追问道。

“唉……是的……”听诸葛亮这么问,刘纬略显遗憾之色,叹了口气,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怎么会!三足鼎立的局面,不是已经形成了吗?刘玄德据荆蜀之地,延续汉祚,我大汉,怎么还灭亡了呢!”诸葛亮显然不能理解这个结果,再度急切追问道!

刘纬明白诸葛亮为什么会显得如此激动,那是因为这个最终的历史结局,与他所构想的蓝图,天差地别!

不过,诸葛亮能这么问,至少可以证明,他的心里十分清楚,眼前这个历史时空内的一切,已经因为刘纬的穿越而发生了改变,诸葛亮关心的,是没有刘纬影响的,那个原本的时空内,历史的走向和最后的结果!

换言之,诸葛亮是想知道,被刘纬改变之前的历史原貌,他对大汉王朝最终灭亡的结果,还是有些无法接受!这个问题,使刘纬有些为难了,他不知道该如何作答,沉默许久,忽然吟诵起一首诗来!诗曰: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htTΡδ://WwW.ЪǐQiKǔ.йēT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刘纬在吟诵这首诗的时候,可谓声情并茂,十分用心,可诸葛亮呢,听了之后,却一头雾水!诗文表面之意,他大概都听懂了,却不知道,这首诗里说的,究竟是谁!

“这首诗歌,是后来的一个朝代——唐朝的著名诗人杜甫所作,为后世之人,广为传诵,无人不为之而动容,感伤落泪!知不知道,诗里所说的那个人是谁?”眼见诸葛亮一脸茫然之色,刘纬先是简单介绍了一下这首诗的出处,紧接着,又意味深长地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不知……”诸葛亮不解地摇了摇头,十分疑惑。

“就是你,诸葛孔明!”刘纬忽然目光坚定有力地看着诸葛亮,给出了令人惊讶的答案!

“何哉!”诸葛亮闻知如此真相,大吃一惊,瞠目结舌,目瞪口呆,愣了好半天,又向刘纬提出了疑问,“三顾,何意?我……我还做了丞相?”

“是的!你就是蜀汉的丞相!所谓三顾,是指三顾茅庐的典故,刘玄德为了请你出山,先后三次去了隆中草庐,前两次,你都不在,第三次,才终于见到了你,你诸葛孔明,为刘玄德指点迷津,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