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暗藏雄心(2 / 3)

他是暂时隐忍,韬光养晦而已,实际上,却在暗中招兵买马,打造武器,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成熟,揭竿而起,勤王剿贼,诛杀司马懿,救大魏王朝之将倾,力挽狂澜!

就凭王凌?他有那个实力吗?别说,还真有!青州这块地方,历来都是魏国朝廷赋税收入的一块大蛋糕,鱼盐之利巨万,在古代经济重心尚未转移到南方以前,青州是全天下最富庶之地,王凌作为青州牧,可谓富得流油,只要有钱,凑个几万兵马出来不是难事,关键是要保密,不能走漏任何消息!HTtρs://Μ.Ъīqiκυ.ΠEt

于是,王凌决定分三步走!第一步,就是主动装孙子,向新皇效忠,借以表示对司马懿的顺服,瞒天过海,蒙混过关;第二步,便是秘密联络青州地方上,有势力的文坛领袖和世家大族,与他们一同谋划大计!

青州的世家大族,与其他地区不太一样,大多以文人士子为主,更不乏孔孟之后,其**主张,与司马懿那样的士族,还是有所区别的,因此,也是一股靠得住的**势力,王凌拉拢他们,并不难!

最关键的,就是第三步,招兵买马,积蓄力量!青州有钱,粮食也不缺,可轻而易举攒齐军费粮草,关键是兵马!大张旗鼓,招兵买马,那不是等于在自己的额头上,刻了造反二字?你还没准备好,司马懿的平叛大军,就杀来了!

于是,王凌决定,招兵买马也分两步!首先巧立名目打造兵器,购买战马,却不招兵,以免引起司马懿的怀疑;等到兵器战马齐备,再以征徭役为由头招兵,只需简单训练,即可马上形成战斗力,得精兵五万!

有了这五万兵马,王凌再以清君侧为名,发布檄文,号召天下有识之士,共讨司马懿,挥师西进,直逼邺都,大事可定!这个计划,看似天衣无缝,那么究竟进行得顺利与否呢?

别说,前面几步,可谓顺风顺水,就是打造兵器时,遇上了点麻烦!

新兴二年,司马懿推行币制改革,铸造新钱,需要大量贵金属,导致魏国市面上的铜价,一路攀升!铜一涨价,作为代偿品的铁也跟着涨价,就跟猪肉涨价,鸡鸭鱼肉也跟着涨价是同样道理!

铁价贵了,无疑增加了王凌打造兵器的难度,他就是再怎么富有,也有点承担不起了!况且,就算他出得起这笔钱,也没处去买啊,作为一种战略物资,生铁贩卖管制很严,要想获得大量生铁冶铸造炼武器,必须另辟蹊径!

结果怎么样?王凌还真就搞到了,成功铸造了大量武器,而且,司马懿对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