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计中有计(2 / 3)

一旦轲比能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司马懿和魏军,也就暂时安全,得到较长时间的喘息之机,以恢复元气,更能争取国内援兵赶来救援的宝贵时间,拖得越久,对司马懿越有利,等轲比能发觉上当,援兵也快到了!

其次,我们再来说说节约粮食的目的!司马懿从三韩半岛来时,有三万军,沿途收拢了一万溃兵,共四万余人,到了襄平,又收降了马顺的一万多降兵,总计兵力将近六万!除去与公孙渊交战过程中的伤亡人数,也有五万整数!m.bīQikμ.ИěΤ

五万人,驻守一座城池,敌人只有八万,司马懿按理来说,应该底气十足,并不算劣势!不过,在缺乏粮草的情况下,兵力太多,可就未必是好事了,人多,吃得也多啊!

尤其是魏军攻克襄平以后,整座城池被毁,几乎毫无缴获,又凭空多了一万多张吃饭的嘴,司马懿难免捉襟见肘,本来足可支撑一月有余的粮草,现在却只能坚持二十多天了!

另外,马顺这支部队,纯属乌合之众,司马懿也不敢用啊!委以重任,怕他们顶不住敌人的攻击,首先溃败,造成全局被动;不把他们派上前线,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这帮家伙光吃饭不干活,白白养活他们!

所以,于全局来看,马顺的归降,非但无助于司马懿,反而成了累赘和负担!

然而,马顺毕竟救了司马懿,他就是再怎么刻薄怪恩,也不能明目张胆地辜负了这份救命之恩啊!一个马顺,不足道哉,除之亦无关紧要,但旁人看了,会作何感想?

目睹司马懿如此忘恩负义,冷酷无情,他们也会寒心,难免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将来还会有人真心实意效忠司马懿,为他卖命吗?由此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司马懿所不能承受的!

正好!司马懿想到一出妙计,派马顺他们出城诈降,令其到轲比能那里讨饭吃!这样,司马懿不仅节约了自己的军粮用度,还让轲比能无形中增加了一份负担,加速了他的粮草消耗!此消彼长,司马懿又能争取到更多的时间,等待救援!

因为马顺他们是诈降,便有了第三个妙用,那就是里应外合,寻机击溃鲜卑人!换言之,这些辽东降兵,可以作为内应,等于是司马懿埋伏在轲比能身边的一颗钉子,随时冒尖,扎了他的脚!

援军,虽然是司马懿的希望,却也不能完全指望他们,他还得想办法自救!有马顺潜伏在鲜卑人中,司马懿就能找到这样的机会,利用轲比能的大意和疏忽,突然反击,且一击而定,靠自己的力量,便可以解除襄平之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