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均田(2 / 3)

9岁为“丁”,但凡一个户有两个壮劳力,便可获得两百亩田。

其中二十亩为永业田,八十亩为口分田。口分田死后要还给国家,永业田可以传给子孙。

老男(60以上)、残疾者四十亩,寡妇三十亩,寡妇如果是户主则为五十亩。道士、僧人三十亩,女冠、尼姑二十亩。

当然这样的政策只持续五十年。

陡然间,皇帝万岁,拓跋万岁的口号就被喊得响彻云霄。

几番征战下来,荒田不断,再加上拓跋离从各士族手中缴纳上来的田亩,足够运行这一政策的推进。

而五十年的时间,也就是两代人,待到后期人口增加后,这样的政策显然不是最优解,届时,拓跋离自会改变国策。

但现在,均田制绝对是最优解。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也许我们会对木兰家当年的富有程度感到困惑,打仗人均开坦克是怎么回事。

而均田制,就是为什么木兰可以买一整套骑兵装备的原因。

在这个人口就是生产力的年代,每户平均至少有三个壮劳力,外加一个老男,按照拓跋部办法的政策,可以得到三百五十亩的田地。

刨除自家人口消耗以及缴纳赋税外,至少能整整剩下两百亩的利润,也就意味着,将把一个贫户在极短的时间跃迁到中产阶级。

这个年代,叫做良家子,乃是历朝历代兵源的最佳选择。

从兵者,一户一人,而与木兰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缴纳完装备的花费后,由拓跋部统一采办。

顿时,原本哀声不断的人群,就变成了欢呼不断和奔走相告。

十几张大桌子一字排开,开始逐步登记户口。

正所谓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拓跋部均田制的消息一经传播,如同一块巨大的磁铁,顿时就将原本试图隐匿户口的人们聚拢过来。

“裴寂!哪个叫裴寂!”

桌子边上,一个胸前悬着卫汗书院胸章的草原汉子,操着一口不算标准的隆朝话,大声呼喊着。

一个有些茫然的少年上前,在草原汉子的指向前按了手印。

“家中谁是户主?”

裴寂已然十六岁,他家中只剩下母亲,回想了一下之前的政策,好像自己能领一百亩地而母亲只能领五十亩,于是仗着胆子道:

“我是。”

若是告诉他,如果他母亲是户主的话,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