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 前言(2 / 3)

替补神使 晕熊哥 939 字 2个月前

?。

这是不是意味着评书这门已经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语言艺术又迎来了一个春天?

可惜非也。

随着再也听不到几位评书大家的“下回分解”,评书这门传统的艺术已渐渐走向没落。

大家想想,就连郭老师都跑去说相声了,这专门说书的人又还能有多少?

开个玩笑。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评书话本”的极度缺乏。

以前的评书,或者说传统评书之所以数量众多流传甚广还十分经典。

那是因为没有版权,改的人多说的人也多,自然也就不乏经典。

如今的小说却因涉及版权不能随意改编,何况把一部小说改编成评书并不亚于重写一部,所以评书话本越来越少,评书表演,也越来越冷门。

还有就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家都在用力的活着,哪还有时间去茶馆安安静静的听评书,要听也是录下来回家听。

所以评书这门传统的表演艺术,确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

那怎么办?

难道评书真的就将从此没落?以后就只能听加了各种背景音效的有声书、有声剧?难道评书就不能与时俱进找找到一条新的出路?

当成可以。

办法总比困难多,如今的小说作者多如牛毛,没有千万也有百万。

既然不方便改别人的小说那就自己写。

只要把小说写成既可以看又可以用来表演的“评书话本”,那就能既照顾读者又满足听众。

所以,本人是为了摸索一下评书的出路,这才摸着石头过河写下了这部既可以看又可以用来表演的“评书话本”,或者叫“话本小说”。

大家要是对说书不感兴趣,那就一目十行当小说看。

若是对说书感兴趣,那就慢下来跟着标点符号的气口大声读。

最好是能模仿一下几位评书大家的声音,这样您就是一个评书表演者了。

当然,您表演的只是一半小说一半评书的“伪评书”,只是自娱自乐。

特别提醒一下。

本人在创作这部作品时,不但运用了评书创作时常用的明笔、暗笔、伏笔、掩笔、顺笔、补笔、惊人笔、倒插笔,以及书内批、书外批,梁子、柁子、扣子等艺术手法。

还在书中使用了大量的传统曲艺说书赞赋,比如开脸赞、人物赞、景物赞、兵器赞,风雨雷电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