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假如你穿越了,你会选择哪方阵营 ?(2 / 5)

,被察举的人一旦走上仕途肯定会对察举人感恩戴德,很容易形成地方集团。

那些世家也会推荐自家的后辈,久而久之世家壮大,到后面威胁朝廷的统治,这对他而言可不是一件好事。

想到后世的取仕方法,刘秀也多了想法,这个科举似乎更好一些,他们现在也有纸,只是质地过于粗糙,成本高,也不普及。之前光幕上的造纸术,他已经让人尝试改进,要是将纸普及开来,民间人才的增多,倒是可以用这个科举。

不过,比起这个,让他的后世子孙延寿才是最容易改变历史的。

想到后世子孙的短寿,他就头疼。

大唐贞观年间,朝堂之上的大臣们不停地讨论着黄巢,他们从之前就知道这家伙科举了好几次,但殿试均未及第,后来才起义的,他们还以为这个人没什么文化,但看到这首诗,感觉完全和他们想象中的不一样。

这人的文采还不错,不过能够进入殿试的人想来水平也不低,这样的人是因为什么落榜?

不少人隐隐想到了其中的原因,或许是有人,为了攀附那些门阀子弟操纵了科举,让那些原本有希望进入朝堂之上的人最后落选。

这种操控科举的事情并不是不可能,相反的很容易做到,那考卷上都写着名字,是谁的一目了然。

现在的世家也会在科举上做文章,就是为了能够让自家子弟 进入朝堂之上,那些考官看到名字后也会卖世家一个面子。

而那些原本有才华的人因为没有背景就有可能落选,一个有才华又心高气傲的人,在经历多次落榜之后,肯定会有怨气,这样的人会做出什么事情来,谁都没办法预料。

他们并不是关心黄巢的落榜,而是想知道要如何改变世家未来的命运,没有这个黄巢也会有其他巢。

想要避免有人操纵科举也很简单,将名字糊住,这样就不知道谁是谁了,大家都平等了。要是担心有人从字体上猜测出谁是谁的话,更简单,直接将试卷誊录一遍,编上编号,考官也无法得知考生的籍贯、家世、姓名、更无法从笔迹上知道这人是谁。

有人虽然想到了原因和解决办法,但却没有人开口,这都关系着自身利益。

并不是对自家的子弟没有信心,而是民间的读书人越来越多 ,天才人物也不是没有,这要是每一届都有几个能人,用不了多久,朝堂之上的世家子弟就会越来越少,话语权也会越来越低,这可不是他们想看到的。

与其这样,还不如让所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