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11绍宋御营军制及编制番号初探——梦中仗剑天涯(2 / 15)

绍宋 榴弹怕水 5769 字 4个月前

十军为厢,或隶殿前,或隶两侍卫司”。但事实上并不会整齐划一。真宗时,已有一军辖十指挥的,有的军,下面却仅有1-2指挥(如云骑军等)。所以,军作为营(指挥)的上一级是确凿无疑的,具体员额却不必深究。国家博物馆藏有“神卫左第四军第二指挥第五都记”等铜印,表明了自都至厢的番号。

按上述,一都为百人(约数,下同),一营为四百人(骑卒)或五百人(步卒),一军为2000-2500人,一厢理应有员额两万至两万五千人,实际上很难达到。

实际上,北宋中后期,厢作为编制意义已经名存实亡,多作为番号标记或临时编组大军使用,如童公公的龙神卫四厢指挥使。

另,作为编制的军,与作为部队名号的军,并不是一个意思。作为名号的军,大致表明了该部队的来源(征募地)、编制特点(如带骁、捷等字则多为骑军)等。

2、置将法与队、部、将、军的新编制。

王安石行置将法以后,禁军形成了队-部-将-军的新编制。新编制中的“军”为一支军队分为前后左中右之“军”,非固定编制,即新编制实际仍只有队-部-将**,作战时将若干将编组起来,再分为前后左右各军,另有选锋军等,各军战时委派一将担任统制官(此处可看出统制官非常设)。盖因陕西路为黄土高原地形,难以展开大军会战,后期宋又奉行结硬寨打呆仗的浅攻掘进风格,导致宋夏实际交战均以千人至万人规模为主,故不长设较大编制。

但将以下均为实际统兵且固定统属关系的编制。书中曾描述,吴阶就做过泾源路第一正将。但置将法应用地区非全部,至靖康前,仍与都-营-军-厢(此时名存实亡)并行。

新编制下,一大队基本与以前的大什同,约五十人,一部约二百五十人,一将统千人。

但按照神宗朝设想,将为一地设一将,编制也非固定数,非千人定额,当然后来没有实际执行下去,具体待考。

3、大将体制下的亲卫体系及阶级:

背嵬军体系(队-部-将-军)。

因为靖康总崩溃,军队失去中枢控制,自然演变为以大将为核心的军制,而大将为了确保控制军队,使得将领亲卫体系大肆膨胀,直至统军大将的亲卫高达一军(传统编制)之多。背嵬军作为韩、张、岳等大将亲卫部队,在得到朝廷认可后,最终在赵玖的统制官-统制部格外强化的背景下,获得了统制部的编制,与传统指挥体系重新结合。

4、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