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此时在暖阁里,弘治皇帝看着诸多的试卷,已有些乏了。
虽是核验,可这些奏疏,俱都让他提不起精神,依旧还是乏味无比。
他将试卷搁到了一边,摇头苦笑道:“哎,诸生专精八股,而疏于策论,文风斐然,能切中要害的人,却是凤毛麟角。”
发出了这个感慨,也非是空穴来风,从前弘治皇帝就很喜欢那些文采斐然的士人,可做了皇帝,一年下来,不是大旱,就是大水,不是大水,就是边关告急,要嘛就是土司叛乱,他这才发现,那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有多么的重要。
刘健见陛下起了谈兴,便也搁置下手头的事:“陛下言重了。”
弘治皇帝不置可否的笑了笑:“王守仁的卷子,朕又再三看了,若是核验没有问题,就选他为第一吧。还有这个杨文时,此人的策论,倒也大气,他在会试名列十三?此番,点他第二……”
他连续报了十几个名字,到了第十五个时,才淡淡道:“欧阳志的策问,匠气重了一些,名列十五……”
刘健听到此,心里感慨,这欧阳志可惜了。
不过对于欧阳志的答卷,他也不甚满意,确实如陛下所言,匠气太重了一些,方继藩上一次出的主意,建什么山地营,也不是没有道理,可问题就在于,和其他的策论相比,似乎还差了点儿气候,何况陛下不是已下旨建设山地营了吗,可除了糟蹋了许多钱粮之外,至今也没有什么战果。
谢迁和李东阳对此倒也没有什么异议。
弘治皇帝大抵的说出了自己对这一次殿试的想法,便又准备低头继续阅卷。
却在这时,暖阁外,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外头有人声音嘶哑地道:“陛下,内阁递来了奏报,说是十万火急。”
内阁的?
现在内阁的大学士都在这里,想来是待诏的翰林遇到了麻烦的事,所以特来奏报。
弘治皇帝皱眉,有些愠怒。
这些事,难道都办不好吗?难道他们不知,他正和刘卿家等人有更重要的事在办?
可事到临头,却还是压抑住了怒火:“什么奏报,送进来。”
立即便有在外值守的宦官匆匆进来,向弘治皇帝行了礼,接着,一份奏报摆在了弘治皇帝的御案上。
弘治皇帝低头一看,却是惊住了。
是贵州送来的急报!
再联想到方才十万火急四字,想来贵州的军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