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赵王有疾(4 / 7)

将学堂的教育,与新政产生联系,使这些读书人,将来肄业,便可为朝廷所用。

朱棣看罢,深锁眉头,禁不住道:“杨卿看来……没少在这直隶的学政上头下功夫。”

“陛下何以见得?”亦失哈带着几分好奇道。

朱棣道:“这奏疏之中,提及到了直隶读书人的具体数目,还有学堂数目,甚至还举出了不少的事例,若是没有足够关注直隶的学政,绝不可能将这些东西,信手捏来。杨卿只怕早在两年前,就已未雨绸缪,暗中搜罗这学政的讯息了。”

亦失哈听罢,顿时哑口无言。

他心头不免有些后悔,早知如此,他也早该关注这件事,如此一来,到了现在,也可在陛下面前露一手了。

论起来,这杨荣确实可以称之为深谋远虑了。

亦失哈倒是在此时突然想起了一件事,随即道:“对了,陛下,奴婢刚刚得了东厂的奏报,说是……解缙的船,已至松江口了。”

朱棣听罢,只是抿了抿唇,没有回应。

从爪哇来的消息,虽是快船送达,可基本上,这快船的消息,也并没有比解缙快多少。

解缙的舰船,也是一艘邮船。

因为大明与海外诸藩联系日渐紧密,藩王所携带的家卷、随员众多,动辄就是数万户的迁徙。

而这些人,毕竟在大明依旧还有许多的故旧,人在他乡,对于亲友的思念更深,因而书信的往来十分频繁,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物品的馈赠需求也是极大。

在这种情况之下,不少的船行,纷纷推出了邮船的业务,将爪哇、安南、新洲、吕宋等地的书信以及需邮寄的包裹,送回大明本土,在装载大量邮件的同时,也可趁此,做一些客船的买卖,因而……大明与这几处地方的航线上,几乎每隔七八日,就有邮船出入港口。

解缙至松江口下岸,其实此时他的年纪并不大,却已是饱经风霜,肤色也黝黑了许多。

他来到华亭县的驿站暂时住下,当地的读书人和士绅,听闻解缙抵达,竟纷纷来拜访。

看着这诸多纶巾儒衫之人,纷沓而来。

解缙不敢怠慢,听着他们的慰问之词,解缙不由得泪水纵横。

六年了,这六年来,他人在异乡,万里之外,犹如漂泊之浮萍,可以往的一切,却都埋藏在心底,依旧记得牢固。

如今,终于回到了此地,难免哽咽难言,这曾经熟识的一切早已远去,可现如今,却又勐地出现在眼前,疑如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