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虽然在欧洲战争结束之后,迅速就决定重返亚洲,可是毕竟山高皇帝远,法国在越南的军事力量聊胜于无,就和几个月前,奥地利四国占领区,英美法和苏联红军的对比一样,只能算是理论上存在。
法国是无法做到在越南进行受降的,所以在越南南部进行受降的是英军。在布鲁塞尔会议之前,伦敦已经对巴黎做出了保证,会代替法军守好法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作为交换条件法国必须支持英国对克拉地峡的主张,来表现英法两国在殖民地问题上的团结一致。
日本投降以后,英国军队已经在越南南部地区登陆,并且已经电告法国,一定会帮助法国守住这块殖民地。对于越南这个烫手的山芋,其实英国并不想管。
不管是坚决镇压还是放手,英属印度的重要性都远在越南之上,可是出于拉拢法国和英国在更加广泛的问题上站在一起,蒙巴顿还是抽调兵力,为法国站住重返亚洲的基地。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英国有限的兵力必须集结,英国不想在越南有过多的牵扯。只希望法国人动作快一点,别让英国在越南呆太长的时间。
布鲁塞尔会议前三天,艾伦威尔逊到达了布鲁塞尔,这个后世欧盟的首都。
几十年后的布鲁塞尔,是比利时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欧洲联盟的主要行政机构所在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总部驻地,有欧洲的首都之称。
整座城市以皇宫为中心,沿小环而建,游览以步行为佳。尽管原本是一座荷兰语城市,但布鲁塞尔已经发展成为法语和荷兰语并存的双语城市。
就连这一次的布鲁塞尔会议,法国代表也表示必须加上法语作为书面语言,其他国家也都表示同意,英国也没有表示反对,在这种细枝末节上反对是没有意义的。
在到达英国代表团驻地,见到亚历山大卡多根之后,**常务次长同样用法国一定要加法语的态度揶揄着法国人,“法国人认为法语是文明世界的代表语言嘛,却忘记了那都是多长时间之前的事情了,不过比利时确实是法语人口占据优势,我们总不好反对是吧。”
“这体现了大英帝国对盟友的尊重,绝无其他想法。”艾伦威尔逊对亚历山大卡多根的话表示赞同。
欧洲有句话,十七世纪的欧洲中心是法国,十八世纪之后的欧洲领导者是英国。当然这种言论在法国境内比较泛滥,英国国内没有这种说法。
但布鲁塞尔的语言环境确实如同亚历山大卡多根所说,法语是优势语言,荷兰语代表着贫穷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