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经过艾德礼首相的表态,舆论发酵之后,英国空军肯定比美国首先开启空运。直白一点说,英国已经快**完了,该让真正的主力承担责任了。
麦卡锡本身是极端保守派,在欧洲的**光谱当中是极少数的。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各国国内就算不是铁杆的亲苏派,还有庞大类似工党的第二国际势力。极端的保守派在欧洲,随着**的再见而再见了。
要知道就算是英国工党,在麦卡锡的眼中都有通苏嫌疑,可想而知欧洲其他国家,在麦卡锡眼中也差不多,而且麦卡锡不能见人说人话,这会推翻他之前的人设。
从舆论上面来说,就算是麦卡锡效仿肯尼迪来一句我是柏林人,也肯定没有肯尼迪那样的效果,欧洲舆论不会把麦卡锡推上救世主位置的。舆论的赞扬主要应该还是集中在艾德礼首相身上。
但美国的舆论大概率是会的,所以经过权衡,艾伦威尔逊决定把肯尼迪的柏林人讲话,送给麦卡锡,就是这个原因。反正艾伦威尔逊看美国的党派,就认为英国要警惕共和党,但主要是防备**。
因为联邦德国已经成立的关系,关于这一次英美两国的见面在首都波恩举行。而不是在历史上的法兰克福。在和驻德美军司令见面之后,麦卡锡表示问题很大。
凭借驻德美军的空军力量不能单独解决问题,可能不得不暂时依靠英国皇家空军来争取时间,问题在哪,艾伦威尔逊不用问,当然是一清二楚。
美国光是驻德的空军力量从来都不是不够的,历史上柏林危机爆发在一九四八年。那个时候杜鲁门无视了共和党支援常公的请求,专心应对柏林危机。抽调各地的运输机赶往欧洲。
至于当前这个时间,美国的空军力量在远东,毕竟几十万美军士兵的补给需要维持。更别提前段时间,苏联吞并北海道。出于必要的警惕,美国还运送了大批物资去日本本州岛进行防备。
然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柏林出事了。这一次苏联这一手声东击西,完美体现了什么叫超级陆权强国的地缘优势,在北海道诈和一番,美国就心急火燎的增加日本的军备。然后在欧洲这边对柏林进行封锁,美国就要从欧亚大陆的东边再转到西边重新部署。
“约瑟夫,现在你明白,为什么在十九世纪,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却把一个半工业国帝俄列为最重要的对手了吧。”
艾伦威尔逊双手一摊,对着麦卡锡道,“海权国家对抗陆权国家是多么的艰难。别以为是这么简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