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1980正文卷第八百三十四章一宫邮市1985年5月的邮票牛市中,像京城、沪海这样一线大城市的邮市,每天入市人数都达到一两万人,其人山人海的场面非常壮观,
而在二线三线的中小城市,邮市里也一样高潮迭起。
每天至少聚集着数百上千人,吆喝叫卖声不绝于耳,像个巨大的集贸市场。
津门的一宫邮市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里每日聚集的人差不多能有数千,在二线城市里已经算是拔尖的。
“一宫”是简称,指的是津门的第一工人文化宫。
很少有人知道,这里其实也是全国第一家工人文化宫。
以1985年的情况而论,因为缺乏官方的认可,大部分城市的邮票市场不是集中在公园内,就是依附于国营邮票公司门口,或历史形成的邮人相对集中的地方,全都是马路市场。
津门的一宫邮市也不例外,真正的交易场所并不在工人文化宫里面,而是在户外的小花园里。
要是客观的说,津门邮市有两个独具特色的地方,和京城,或许应该说,和大部分地方都不一样。
一是这里的交易环境比和平门集邮总公司的马路和好多了。
因为地处过去的租界,周围不但都是洋楼,风景优美,花园里面也不像临街马路那么闹腾。
至少不用一脚不留神,走下了马路牙子,再跟路过的车辆行人起了摩擦。
二是这里参与炒作的主力军也和京城不大一样。
京城的邮市基本上是由退休老人,家庭妇女,和社会闲散人员构成的。
真正在职上班的人不怎么跟着起哄。
而津门邮市的构成阶级,却多了不少年轻力壮的在职人群。
这些人赚钱的欲望更迫切,投机的兴趣更浓厚,胆子也更大,炒起邮票来也就更凶。
为什么会如此?
是因为津门自古的财源是靠码头。
津门有九条大河,南来北往的人都在这儿停,津门人自然见什么就学什么。
再加上城小人多,而且城里没有稳定的居民阶层。
吃不着俸禄的津门人,就得自己给自己找饭辙。
那在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