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三。
不过是几日的功夫,伴随着自山西而来的八百里加急的驿马,蒙古大汗林丹巴图尔功败垂成,朝廷已然占据塞外归化城的消息便是传到了几百里外的京师。
如此突然的消息,犹如一团烈火,迅速点燃了京中众人本有汹涌的热情,除却在朝野上挥斥方遒的衮衮诸公之外,就连市井之中的百姓也不免议论纷纷。
茶楼酒肆,街头巷尾尽是京师百姓兴奋的议论声,整个京师笼罩在惊喜的气氛之中。
自太祖于南京建国称帝以来,朝廷不知在蒙古鞑子的身上吃过多少亏,就连这所谓的"九边重镇"以及愈发宏伟的长城,其建立初衷不都是为了防御关外的蒙古鞑子?
不提早年间那场令得大明国本为之动荡的"土木堡之变",就连几十年前,作为大明国都的北京城都曾被土默特首领俺答汗兵临城下,成为了大明永远抹杀不掉的耻辱。
说来嘲讽,塞外那座巍峨的"归化城",便是俺答汗"投降"朝廷,被封为"顺义王"之后的赏赐。
但出乎京师众人的预料,紫禁城中的天子对于此等"举国同庆"的捷报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热情,仍是如同平定建州女真那般,由勋贵之首英国公代替自己祭祀天地,告慰太庙。
而朱由校本人则是依旧每日向兵部及户部询问陕北战事进展,其重心仍是放在三千里外的河套平原之上。
距离总督王在晋传回"捷报"已然一月有余,就连王在晋本人也已然于前些天顺利归京,但潜逃至河套平原之上的女真鞑子仿佛凭空失踪一般,迟迟没有消息传来。
在天子的高度关注之下,大明这艘战争机器仍是在高速运转着,兵部及户部一众官员均是咬着牙坚持,心弦高度紧张,没有敢松懈下来。
...
乾清宫暖阁之中,一身常服的朱由校正在司礼监秉笔的陪同下,默默打量着身前的大明疆域图,眉头紧锁的同时,脸色也不太好看。
司礼监秉笔此时的神情也是颇为紧张,纵然他终日陪在朱由校身边,但也没有料到天子对于那些"建州残余"的执念竟然到达了如此恐怖的程度。
纵然三边总督孙传庭不断派人来奏,声称建州女真残余的青壮不过万余,断然无法卷土重来,但身旁的天子仍是毫不犹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