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五年基建计划(2 / 4)

,走过之后,甚至连一个痕迹都没有留下。

黄子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他虽只是领户部,但也清楚道路通畅的重要性。

朝廷政令通达需要道路,驿使传报需要道路,民众与商人需要道路,军队调动也需要道路!

而无论是官道还是地方道路,皆是泥土路,一遇雨天、雪天,道路便不再通畅,政令难传,驿使难行,民商难行,军队更难调动。

这混凝土路,改变的不止是一条路,还有朝廷对地方的管控力,对地方的管制力,若地方有问题,朝廷凭借如此便利之道,在最短时间内进行管控,无论是政令,还是军队调动,都不会因为天气而拖延。

解缙、郑赐等人看着黄子澄,默不作声,他们也看明白了,这混凝土路成本是高,但作用不容忽视,从大局来看,这笔投入绝对值得。

黄子澄看向朱允炆,行礼道:“臣只问一句,这混凝土道路可用多少年?”

朱允炆知道黄子澄已有了选择,便认真回道:“按照朕的估算,三十年没问题,若认真维护、修补,五十年还是可以坚持。”

大明的混凝土路,绝没有超载的可能,最重不过是马匹拉点货,偶尔跑跑重骑兵、运转下火炮,在这么理想的状态下,混凝土路外力损伤的可能微乎可微。

用个几十年,应该不成问题。

黄子澄听闻朱允炆的回答,肃然道:“混凝土路当大行其道,户部愿每年拿出百万银两,以资新路。”

朱允炆嘴角含笑,道:“黄爱卿,朕修路,可不止是为了修路。”

“臣知晓,皇上还考虑了运兵问题。”

黄子澄回道。

朱允炆摇了摇头,道:“事情可没那么简单,走吧,我们回宫,具体谋划下。”

武英殿。

朱允炆展开了一幅大明舆图,指了指北平方向,道:“朕真正想要打通的是这一条路线,由京师出发,一路北上,经凤阳、徐州、开封、济南、真定至北平。以北平为中心,向西打通大同、太原、延安、兰州,向东打通广宁、大宁与辽东等地。”

“边防重镇,皆应以混凝土道路相连,无论雨雪,皆可快速支援,以增边防之力。寻常时,物资转运也较为轻松,一旦遭遇固守战,不至粮草绝尽。”

解缙看着朱允炆雄伟的修路蓝图,不由问道:“皇上,既重北地,为何先期修筑的是京师至苏杭两地的道路,直接向北修筑,岂不是更为稳妥?”

黄子澄等人也是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