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九章 詹事府茶局(2 / 4)

民,勿劳天下,慎之慎之……”

朱允炆看着奏疏,冷笑一声,便不再理会。

接下来十几日,朱允炆托病没有上朝,太子朱文奎也没去奉天殿,群臣有事,只能通过奏折来发泄,因为朱允炆对反对迁都奏折的“冷处理”,激起了群臣的“热议论”,不少人“下班”之后竟然相约在一家,找个院子一起写反对迁都的奏折,看谁写得快,写得好。

反对迁都的风潮越来越大,消息逐渐从朝堂走向民间,京师百姓对迁都消息虽有些震惊,却远不如朝臣慌乱,多数人只当做谈资议论一二。

金陵及其周围的农夫不介意,该种地的还是种地,不会因为朱允炆搬了家,自己就不种地了,也不会因为迁都,自家庄稼就不长了,操那些心干嘛?

小商小贩也不在乎,反正自己的货物也卖不到宫廷里面去,买自己包子、混沌、肉和蔬菜的,大多还是京师人家,迁都之后,南京的百姓也需要吃饭不是,跟自己关系也不大。

匠人听闻朝廷想要迁都的消息,也不过是摆了摆手,该打铁的打铁,该打炉子的去打炉子,雕版的雕版,搞建筑的搞建筑,浑不在意。

农民,小商小贩,手艺人,匠人等等,这些人才是京师人家的主体,士人、富绅、官僚,只不过是京师人家中的“上层人”,在人数与占比上可远不如寻常百姓。

主体没有反对,士人、富绅、官僚却不能不反对迁都。

建文朝的士人中,多数是南方人,包括国子监监生,南方监生占比超出六成,这要真的迁都到北平,原本五六天能回老家的,以后还不得花近一个月才能回家?

这还是有运河之便,若回家的时候不巧赶在冬日,北面运河结了冰,走了不船,只能先走个一千余里的陆路,这回一趟家,没一个多月也回不去啊。

富绅反对,是因为迁都直接动摇了他们的利益,大家都在南京置办了诸多产业,这些产业大多数又是服务于士人与官僚的,一旦迁都,士人和官僚大搬家,自己这买卖还怎么做?

官僚反对,是因为大家都靠着吸血寄生在金陵城的,好不容易形成了一张密集的利益网,商人依附,官商联姻,权钱交易,有事你说话,打招呼我办事,彼此都舒坦。

这要迁都,多少利益关系都会被扯断?没了这些利益关系,想要多娶老婆,多买首饰,就只能走贪污那一条路了。

可现在贪污管得严,能做到蓟州知府一手遮天、贪污满营的实在是少数,万一被御史给告发,万一被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