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粮仓的危机(1 / 3)

金川门。

三艘粮船靠岸,一个个健硕的青壮从船上走出,将粮食从船上搬运至岸边临时仓棚,用不了多久,这些粮食便会被朝廷购走。

朝廷对粮食的渴望近乎没有底,无论外地运来多少粮食,都不够朝廷收购,因为这点缘故,金陵的粮价甚至比往年上涨了一成。

比小看这一成,在建文朝十一年中,算得上是罕见的粮价增幅。

大明一切物价都是通过粮食来衡量的,粮食值钱了,那相应的其他东西就贬值了,为了弥补这些贬值造成的损失,自然而然需要涨价。

可以说,金陵物价都在上涨,只不过因为朝廷手中握有大量粮食,加上民心稳定,金陵附近也没什么大的灾荒,这种价格的上涨在各行各业之中显得相当温和。

“购粮的官吏来了。”

商人费鸿摘下了帷帽,在手中当作扇子摇晃着,看向一旁的掌柜贝稻:“去吧,将事情办好。”

贝稻起身,拿出手帕擦着满脸的汗水,左手还拍了拍肚腩,脚步蹒跚,船只晃动得厉害,至岸上,船总算平稳下来。

“贝掌柜。”

金川门粮仓库丞吕九章笑呵呵地走了过来,拱了拱手,身后跟着四个皂隶。

贝稻连忙还礼,迎上前:“吕库丞,有两个月不见了,近来可好?”

吕九章苦涩地摇了摇头:“能好到哪里去,眼下朝廷四处筹粮,我等也只好跟着日夜忙碌,不是咱抱怨,有家都回不得啊。”

“按理说,各地粮食不断送至金陵,这金川门的粮仓应该早就满了,缘何朝廷还在要粮食,眼下金陵粮价高居不下,朝廷此时购粮岂不是亏损巨大?”ъΙQǐkU.йEτ

贝稻很是不理解。

要知道此时过了七月半,夏粮收成已下来,南面、北面都没有大的灾荒,各地也没听闻大的减产消息,也就是说建文十一年夏收是个丰收年景。

丰收年里,朝廷还这么紧张地要粮食,着实是有些不对劲。

吕九章见贝稻好奇,也没多想:“朝廷广购粮食,自然与眼下战事有关,这可不是什么机密,所有大明人都知晓,现在鞑靼、瓦剌、倭人都不老实,就连西南的土司也开始躁动起来,朝廷四处出击,哪里不需要粮食?”

贝稻自然知道行军打仗需要耗费庞大的粮食,就军士而言,打仗时吃的粮食,可比日常训练时可能要多一倍,何况还有庞大的后勤队伍在吃粮食。

只是,即便如此,金陵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