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8章 农庄法(2 / 3)

帝国第一驸马 天香瞳 1129 字 2023-02-15

效仿自己在南方打土豪分田地,把地主上农的土地都收到了官府手中。

这些土地成了公田,李福便把这些公田租给了老百姓,也就是老百姓成了官府的佃农。

不过田租要比地主收的要低,得到的收益也高。

官府不会剥削佃农。

可李福发现老百姓对这种方式较为排斥,从事农耕的意愿并不强烈,也就是说积极性不高。

他又更改了模式。

以签订协议的方式,把土地承包给了农户。

在承包期间,你享有这些田亩的耕种权,官府只会收固定的份额粮食,超出的部分都由自己所得。

产出的粮食越多,你得到的就越多。

毫无疑问,这大大提高了农民从事农耕的积极性,他们付出的多,收获的也多。

在实行之初,分包出去的田亩都得到了丰收,而官府也得到了固定稳定的税收。

这让李福见得其利,便加以推广,并继续改进。

他把很多的田亩都集中起来,统一分包,让原本没有地的农民也有地耕种。

单户不行就多户承包。

总之是按劳分配。

付出的多,收获的就多。

在这种方式之下,农户们积极性大大提高,且干劲也是相当的足。

为了提高产量,集体农耕,集体劳作,还一起兴修水利。ωωw.

这就像是一个农庄,因而被称为农庄法!

后来,李福又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他雇佣大批种庄稼的老农好手,专门传授农耕技术,还实行统一耕种,在关宁看来,李福已经达到了科学种植的程度。

他把种地的每一个流程细化,开垦,耕种,浇水,施肥……

古代并没有化学肥料,只能用人或动物的粪便。

他还安排了专人研究,怎么能把粪便发挥出最大效用。

什么时候施肥,该施多少。

都有细致的研究,有了成果以后再编写成册,教授给农民。

一个统领几万人的将军,却在种地一道上做的如此精细。

听之实难想像。

可这却是真的,也是关宁底气所在。

李福的成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M.

关宁认可这种制度,并结合自己的见识经验,又进一步完善。

实际上,这应该算是计划经济的一种。

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