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洋购买的386电脑的磁盘是一张容量为1.2m的软盘。
倘若要是站在2020年看,这1.2m简直就是芝麻大点的地方,什么都装不下,但是在当时,已经算是比较大容量的软盘了。
这时候还不叫硬盘,就叫做软盘,是一张材质比较软的卡片,外盘是黑色的软质盘套,里面是一张软软的黑色塑料片,每次使用电脑还需要**去,才能启动电脑,因为就在这区区1.2m的软盘之中做了操作系统。
芯片以及其他的显示器等等可以称作是硬件,那么操作系统就是一种软件,两者只有相互配合,才能使用,而后来大家熟知的windows就是一种杰出的操作系统。
这台386电脑的运行内存仅仅只有1m。
也许三十年后的人们坐在这种电脑前会束手无策,不知道这么落后的配置能干什么,但是在这个时代的人的眼中,这可是高科技了!
苏洋还算是轻车熟路,当年他也用了好久这样的电脑,对于操作流程比较熟悉。
首先,坐到电脑前,把软盘**软盘驱动器。
紧接着按下电脑电源键,就会听到吱吱滋滋的声音,那是软件在转,要是声音变大了,一定要警惕,要不然很有可能会把主机给烧了。
如果没什么问题的话,显示器上出现:A:>,稍微解释一下,这里的A代表5吋软驱,如果显示一个B的话,就代表3吋软驱。
20年后的电脑上硬盘的盘符都是从C开始,就是因为这个历史原因。
将一个3吋盘**到3吋软驱,因为这个盘上有AutoCAD。
最后打键盘:B:没问题的话,会显示:B:>。
做完这一切,苏洋打开了打字软件。
这时候虽然操作比较繁琐,但是一旦打开打字软件之后,就和二十多年后一样了,尽管现在的界面确实简陋无比,基本上什么功能都没有。
苏洋开始思索一个问题,他要写一篇什么样的论文呢?
数学界的诺贝尔奖是菲尔茨奖,几乎每一届的获奖者苏洋都会关注,就在两年之后,1994年,菲尔茨奖会再次颁发,其中有一个获奖者——约克兹给他的印象格外深,而针对他的论文,苏洋还研究过,当时的数学世界杂志也刊登了他获奖的论文。
想要重新复述一下难度并不大,对于许多的思路他现在还是记忆犹新。
他对于数学的贡献是划时代的,苏洋格外敬佩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