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会惩罚任何人!”
说完之后,他便看了一眼李善长。
李善长看到皇上给自己递眼色,便立刻会意,说道。
“皇上,臣以为,海禁当开。正如柳阳所说,开海禁之后虽然管理起来比较麻烦,也或许会暂时的给沿海带来一些骚乱,但是从长远来看是利大于弊,功在千秋的事情。”
这话说完之后,大殿内的气氛比刚才还要安静几分,因为这些话之前在朱元璋下旨禁海的时候有人说过。
这个人便是刘三吾,因为与朱元璋据理力争最后被以为官不体的罪名被贬谪到琼州岛了。
但是因为时值盛夏,他此时又是已经将近七十的高龄,在路过岭南的时候还因为差点中瘴气病亡了,好在最后挺了过来到达了琼州任知县。
这人可是前车之鉴,所以当李善长把刘三吾之前的谏言几乎一字不差的说出来之后,大殿里的其他官员便立刻大气都不敢出了,都在等着皇上的雷霆之怒。
朱元璋自然听出来这是当年被自己便去琼州的那个刘三吾说过的话,也立刻明白了李善长的意思。
既然要打消群臣对于商讨海禁问题而不被处罚的疑虑,那就把当年闹得最大的事情拿出来说一说嘛,看看皇上是不是真的可以接纳在海禁问题上畅所欲言的态度。x33
还有就是如果讨论的结果是开海禁,那么之前被贬谪的刘三吾是不是该召回来?
这就是大明的文官之首,一句话便能让群臣们看到皇上的态度,又能提醒皇上之前做过的事情和改变后的结果。
朱元璋微微一笑,然后说道:“宣国公不愧为我大明国公,思虑的很周全,功在千秋这句话说得很好。”
“说起来,你这番话让我想起了在琼州岛的刘三吾,他当年在这大殿之上与咱争论过海禁的事情。对了,他今年年得有七十?”
李善长立刻回道:“回皇上,刘三吾今年七十有二。在过去这几年的官吏考核中,他一直都是乙上,最好的时候达到过甲中,这是一员干吏。”
“嗯,如此干吏也该回来历练历练了。二虎,让人去琼州岛把刘三吾召回来吧。”朱元璋自然不会承认自己有错,而且李善长这个理由给的也很充足,就是当官当的好,所以便以干吏的由头把对方召回来。
“宣国公是支持开海禁的,那你们呢?来,都说说,今天畅所欲言,咱说了,不会因言获罪的!”朱元璋跟下面的其他官员趁热打铁的说道。
有了李善长第一个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