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宋兴昌四年丙辰科进士第三名,奉天子谕,任四川制置司机宜、兼利州东路转运司公事,杨起莘,见过李节帅。”
随着这苍老的声音响起,周遭不少官员都嘀咕起来,还有人轻笑了几声。
“这也太老了吧,探花郎?”
“汉中缺额太多,便宜这般老朽进士。”
“难为他还能到汉中来,多大年岁了?”
“丙辰科的都在那边,来了,问他们便知……”
“……”
陆秀夫等人赶到时,只见四百多官员已聚在校场上,正准备谒见四川制置使。
他目光落处,只见将台上一人身披甲胄,威风凛凛,想必便是李瑕了。
再定眼一看,这一瞬间给陆秀夫的感受是……仿佛周公瑾当世。
只听身后胡三省小声嘀咕道:“花架子真漂亮,但怕愈漂亮、愈是中看不中用。”
“嘘。”
一行人迅速汇入队列之中,依官位、名次、年纪排好。
有官员凑过来问道:“你们,丙辰科的?”
陆秀夫不答。
他不愿在这种场合私语。
据说,宋太祖为了防止官员们交头接耳,在官帽上制了长长的幞头角。这种硬幞头的官帽一般是上朝时戴的。
此时这些官员戴的都是软幞头,难免有互相私语。
胡三省已应道:“不错,同年。”
“状元是闻云孙?他中榜时年不过二十吧?这位杨探花郎却如此老迈。”
胡三省一听,莞尔,道:“杨起莘,字莘老,重的便是这‘老’字,所谓‘老有所成’也。”
他们这三十余人,皆是二三十岁的年轻进士,天之骄子,自有一分傲气,不太看得起老迈登科的同榜。
“古稀之年了吧?”
“不到。”胡三省道:“杨莘老中榜时五十又六,今年还未到花甲。”
周围人皆无声笑了笑。
“这颤颤巍巍到汉中,可苦了李节帅,莫给他碰倒了。”
“李节帅才十九,比杨探花的孙子还小两岁。”
“噫,玉面小节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