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无穷量级的萌芽(下)(2 / 4)

/p>

“牛顿先生,如果把稳定位置当成极小值来计算呢?

我们假设有一个数学上的迫近姿态,也就是......无限趋近于0?”

“无限趋近于0?”

不知为何,小牛的心中忽然冒出了一股有些古怪的情绪,就像是看到莉莎和别人挽着手从卧室里出来了一样。

不过很快他便将这股情绪抛之脑后,思索了一番道:

“那不就是割圆法的道理吗?”

割圆法,也就是计算圆周率的早期思路,上过小学人的应该都知道这种方法。

它其实暗示了这样一种思想:

两个量虽然有差距,但只要能使这个差距无限缩小,就可以认为两个量最终将会相等。

割圆法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一种被抛弃的数学工具,以徐云随口就能说出韩立展开的数学造诣,理论上不应该犯这种思想倒退的错误。

面对小牛的疑问,徐云轻轻摇了摇头,说道:

“牛顿先生,您所说的概念是一个非级数的变量,但如果更近一步,把它理解成一个级数变量呢?

甚至更近一步,把它视为超脱实数框架的...常量呢?”

“趋近于0,级数变量?常量?”

听到徐云这番话,小牛整个人顿时愣住了。

无穷小概念,这是一个让无数大学摸鱼党挂在过树上的问题。

一般来说。

一个人从大学生到博士,对于无穷小的认识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跟第二阶段的无穷小都是变量,认识到第三阶段的时候,所有的无穷小都变成了常量,并且每个无穷小都对应着一个常数。

这些常数都不在实数的框架里面,都是由非标准分析模型的公理产生出来的。

>

第一个阶段是上大学学习数学分析或者高等数学的时候的认知,也就是无穷小是要多小有多小。

即正负无穷小的绝对值,小于任意给定的一个正实数。

第二阶段是学习非标准分析的时候,很多微积分公式引入了无穷小量,出现了序之类的概念。

第三阶段是认识数学模型论的时候,这时无穷小量可以变成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