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便算大功劳了,至于到了辽东那几次,出发前与出发后船数不一。
问就是中途运粮船沉了多少艘,问的话就都是天灾,不是刮风就是下雨,把船都给刮沉底了。
至于是真的沉底还是另有他用,就看具体情况了。
总之大明流传一句话,援辽之举最苦累的便是海运。
所以大明运输辽饷,无论是陆路还是海路,损耗都极为惊人。
钱粮的侵没、克扣在吏治败坏的现在,普遍存在于九边,饷司、将领从中得利,不知道要耗费多少钱粮。
在辽饷不到位的情况下,许多士卒的生活保障就没有了。
尤其是战乱一起,边区物价上涨,纵然是足额发放,也不够花的,更不用说还不是足额。
这就不要怪士卒战斗力下降以及训练不严格,军纪不严明了。
被征收赋税百姓的日子不好过,可是得到了辽饷的士卒日子同样也十分艰难。
钱粮都去哪里了?
待到摄政王多尔衮入主北京,宣布从顺治元年开始,所有加派全部取消,违者重罚。
可当真实行了吗?
无论是关税还是盐税都比大明的要高,还能收上钱来,大抵是用刀把子说话的。
崇祯下达了增派辽饷的圣旨,不知道又能激出几波反贼出来。
河曲县。
镇抚司的院子开展一系列学习。
旁边的炮兵在学习火炮弹道学。
因为在大明之前的兵书,几乎都没有提到火炮的瞄准技术。
徐光启的学生孙元化整理的西法神机等几本书,被贺今朝给搞来了,让炮兵队长周达理论结合实际。
顺便把自己看亮剑,也想人前显圣的大拇指炮兵测距法子教给周达了。
简单的抛物线知识以及运用炮表。
不同角度对应不同的射程,从一度到六度(45°)。
现在还要给每门炮制作炮表,及每门火炮的射程以及仰角记录下来,制作成册,分为三分。
一份存在铸炮的工匠那里,一份存在镇抚司,一份存在士卒手中,操炮的士卒要熟记这些玩意。
尤其是河曲县城上的火炮,炮手还要将成为的路口和桥梁等标志物相对应的仰角牢记并做好暗号,标记在炮表册子上。
就是要系统的学习统规、钜度、统尺等仪器,在野外**时,配备专门的仪器,测量仰角以及距离的常用仪器,使用方法简单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