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了?
然后没有了,她翻页了!
第一课就这三个字:开学了。
“第二课……上学……我们上学。”
进步了,是四个字!
好吧!林雨桐淡定了,人家课本就是这样的。
“第三课……同学……学校里同学很多。”
嗯!这一课的字数多了一点。好像一课比一课的要求记得字数多了一点。
林雨桐觉得这么下去这孩子的学习不用太担心的。
但是很快的,问题出来了。
丹阳爱念书,每天放学回来都对着朝阳念书。什么‘国庆日,开大会。大家欢呼M主|席万岁’,什么‘马来了!马来了!你到哪里去?我到B京去。你到北京做什么?我要去看M**。’‘我们要做M**的好孩子。到了九岁,我们要戴上红领巾。’
她每天对着朝阳念,朝阳到了学说话的时候了,然后猛地一天晚上,这小子说话了,叫的第一个人不是爸不是妈,他在说:“mao……mao……”
问题他说的这个口音啊,跟丹阳念课文的口音是一样的。
丹阳念课文什么口音?
她老师是什么口音,她就是什么口音。
就是这么神奇。
想象中的用普通话念出来的朗朗读书声是不存在的,每个初学的孩子都随着老师的口音,发着连大人都觉得绕口的音,跟着老师学认字。
没有拼音,还没有推广普及普通话。于是,就这样了!
丹阳见她**眼神神奇,就问了:“怎么了?我念的不好吗?”
还好……吧?
只能这么说了!
而且学的也是繁体字,一笔一画的学,算是很好了吧。
她只能这么说。
然后四爷就说:“就按爸妈跟你说话的音读书,不是想去B京吗?爸妈教你的话就跟B京话差不多了。”
是吗?
试试吧!
然后丹阳念完就说:“真怪……我们班大概只有我一个人这么念……”好像很异类。
林雨桐:“……”没地方说理去。
她一脸诚恳的鼓励孩子:对!照着爸爸妈妈教的念,才是最棒的。
行……吧!
不管理解不理解的,丹阳很乖的照着妈**话做了。
只要孩子能说一口京腔,那普通话说起来也容易,就这么着吧。
在学校跟着